New Search Search History

Holdings Information

    Huang Ming fen ye yu tu gu jin ren wu shi ji
    皇明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
    Jiu zhou fen ye yu tu gu jin ren wu shi ji / [ti] Ji Mingtai xuan lu zi xing.
    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 / [題]季名臺選錄梓行.

    • Title:[ Huang Ming fen ye yu tu gu jin ren wu shi ji]
      [皇明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
      Jiu zhou fen ye yu tu gu jin ren wu shi ji / [ti] Ji Mingtai xuan lu zi xing.
      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 / [題]季名臺選錄梓行.
    •    
    • Author/Creator: Ji, Mingtai, active 17th century, xuan lu zi xing.
      季明臺, active 17th century, 選錄梓行.
    • Published/Created: Nanjing : Ji Mingtai, [Ming Chongzhen] gui wei [16 nian, 1643]
      [China] : [manufacturer not identified], Qing Shunzhi Kangxi jian [between 1644 and 1705] yin xing.
      南京 : 季名臺, [明崇禎]癸未[16年, 1643]
      [China] : [manufacturer not identified], 清順治康熙間[between 1644 and 1705]印行.
    • Holdings

       
    • 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s:China--Maps.
    • Edition: Mu ke mo yin.
      木刻墨印.
    • Description:Scale not given.
      1 map ; 142 x 121 cm
    • Summary: This is a wall map of China published in late Ming dynasty while printed in early Qing dynasty. It shows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2 capital cities and 13 provinces of Ming dynasty, surrounded by some neighbour countries.
      Detailed review in vernacular field.
      全圖上部正中為圖題"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大字,四行,每行三字;圖題兩側為圖序與圖例,中字,圖序二十八行,圖例二十七行,每行均十二字。中部主體為輿圖。下部為兩京十三省文字說明,最左側為刻圖牌記,雙行文字豎題"癸未仲秋日南 / 京季名臺選錄梓行","癸未"前有兩字之空格。右下角板框外鈐有一枚圓形朱文印,印文為上下兩字"工行"。 圖板由上中下三塊橫板组成,上板框高32.8公分,中板框高65公分,下板框高33公分,板框總高之中間處為131.5公分,左右兩側則略有不等,框寬117.5公分。上部板縫由東向西橫穿山海關、雁門關、以及陽關與玉門關之間。下部板縫由東向西橫穿溫州府、桂林府與梧州府之間、以及雲南府。 圖紙由四部分粘接而成,垂直(左右)接縫在中間,水平(上下)接縫在上部的圖序與主圖之間。紙幅高141.3公分,寬120.5公分。圖紙略有蟲蛀及破損,已經托裱修補,托紙由多張大小不同的棉紙粘連而成。 全圖是在紙張粘接好後整幅刷印的,沒有明顯的重影現象,但是許多文字較為模糊,難以辨識,有些圖文或是沒有印全,或是因時間久遠墨已脫落。字跡潦草,不規範,簡字、俗字較多。 全圖以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即順天府與應天府,以及十三個布政司)為中心,四周羅列着一些鄰國。其四至八到包括:東至朝鮮,及其以東的海面。東南至日本、琉球,並在其以東的海中標有女人、小人、長人、毛人、川心諸國。南至香山島、瓊州府島,及其周邊海面,並對安南、占城、暹羅、爪哇,滿刺啦等國有文字說明。西南至雲南府騰沖軍民指揮使司,及其所屬的南甸宣撫司等,並在其東南的海面中標有詔納漢兒、大食、呂蒙、槟榔等國。西至黃河上游及其源頭、崑崙山、以及其它多座山峰。西北至西番、安定、于闐、大宛,以及金山、陰山、鐵門關、哈密、火州、亦力把力、吐魯番、哈烈等地。北至長城以北的多座山峰,如燕然山、狼居胥山、忽先山等,並有兀良哈、韃[靼]、翰海等名稱及說明。東北至遼東,及其以東之海、山,有契丹、女真、鎮北關等名稱。全圖並沒有采用計里畫方的繪圖方法,圖中的許多地方與其實際地理位置並不相符。 圖中使用十多種不同的標記符號,代表不同的地理建制,如京城、省城用"大圍重方",府用"重圍方圖",縣用"小員圖"等等。山用形象化的山峰圖形表示,水用四、五條短弧線一組的、方向交錯的波浪圖形表示;長城用形象化的城牆圖形表示;黃河源頭用亞腰葫蘆形湖泊表示,並註明"星宿海"。而對北方沙漠,則無形象化表示.
      案,圖中記載了明朝兩京十三省的地理建制、歷史沿革、以及風土人情等,記錄了其分野位置,所屬府、州、縣、衛、所、王府等數目,以及戶、口數目,每年應繳稅糧、絲棉、絹布、馬草、鹽、鈔等數目,所列數字多與明萬曆七年(1579)錢岱刻本《廣輿圖》相同,反映的是明嘉靖中後期的社會狀況。圖中的地理信息也已反映出萬曆初期的地理建制,如萬曆三年(1575)更名之河南禹州。而其圖序中有關明代建制的敘述,則直接轉錄自萬曆中期金陵唐富春所刻《武經七書》之《武經總要》前集卷十六敘。考哈佛燕京圖書館亦藏有一圖,其圖之四至八到、圖序、圖例、及兩京十三省的文字說明與本館此圖完全相同,唯其圖題為"皇明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牌記雙行文字豎題"崇禎癸未仲秋日南 / 京季明臺選錄梓行"。由此可知,本館此圖乃將原圖圖題之"皇明"改為"九州",將牌記之"崇禎"年號剜掉,將刻圖人姓名之" 季明臺"改為"季名臺",即將"明"改為"名",諸如此類者皆為迴避明朝之稱謂,則此圖印行之時朝代已經更替,明代已經滅亡,故此圖乃清初所印。而所更改之文字皆為剜改,所補入文字之補刻痕跡顯然,則此圖乃是用舊板重印。相較二圖可知,二者實為同出一源,皆是季明臺選刻的地圖,但二圖却並非同一版本,季圖原名《皇明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後印時改名《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本館此圖雖已改名,却極可能是清初之時用季明臺原板所印;哈佛燕京的圖雖然仍題原名,却是重新翻刻之圖,而何時翻刻則尚待考證。本館此圖字跡模糊,但是內容完整,缺字、誤字較少;哈佛燕京的圖字跡清晰,但是缺字、誤字較多。兩圖各有優劣,結合起來使用可以互補。此圖國內不見著錄,僅見日本學者伊藤東涯於其《東涯書志略》中有所記載,稱得於寶永二年(1705),明板,年代不詳。其所著錄之名稱與本館此圖相同,為《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牌記亦相同,則此改名後印之圖曾流傳至日本。而本館此幅上鈐有"工行"圓形印,亦似日式風格,或亦曾流傳至日本,則此幅圖如何從中國至日本又至加拿大之流傳經過,尚待進一步考證。又,清康熙十八年(1679)北京呂郡翰曾經翻刻季氏此圖,改題《歷代分野之圖古今人物事跡》,僅對個別圖文畧加編排而已,並無大的改動。呂圖亦傳至日本,並於日本有翻刻,且將圖幅放大,又將對日本的描述文字做了删改。現存明末清初刻印的此類單幅地圖,另如《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等,不僅記載了當時的自然地理信息,也記載了許多人文地理信息,它們之間有着相互承襲的密切關聯,反映着古代地理建制的沿革與變遷,它們或者是參考了同一個底圖,或者是後圖直接沿襲前圖,而非獨立編繪,故季明臺氏亦僅自稱為"選錄梓行"而已。參見韋胤宗《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圖書館藏<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明代硏究》第二十七期.
    • Notes: Wood block printing in black ink, 1 sheet.
      木刻墨印,一幅.
    Session Timeout
    New Session